塑料强国之路还有多远
2023-03-16 来源:渭南机械信息网
塑料“强国”之路还有多远
在3月25~28日第四届华南国际塑料工业展览会应用技术论坛上,尽快将我国‘由塑料大国变为塑料强国‘已成为与会专家、代表达成的共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和中国塑料加工协会理事长廖正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指出,我国塑料制品工业一定要在产品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加工技术与装备方面大胆创新,注重节能与环保,着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塑料材料和全新加工装备与技术,并加强与上游原料企业的相互配合,以保持我国塑料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塑料工业发展迅速
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2002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累计完成1400.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96%,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真正的世界塑料大国。其中塑料制品行业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计7480个,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2408.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6%,占轻工行业总产值的10.4%,产值总额在轻工22个主要行业中位居第三;产销率达97.45%,高于轻工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去年塑料制品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2302.8亿元,同比增长15.31%;实现利税181.15亿元,同比增长17.43%;利润总额为109.82亿元,同比增长22.05%。
在上规模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约占10%,产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有397家,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010.6亿元,有15家大型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塑料集团、浙江大东南塑胶集团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超过了20亿元。
成绩背后仍有隐忧
我国塑料制品加工业仍然存在总体装备水平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开发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的塑料制品少以及国产原料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等诸多问题。他指出,除几十个大型国有塑料企业集团拥有先进设备外,绝大多数塑料加工企业仍然以国产设备为主,且正在使用的设备有1/5属应淘汰的高能耗、低产能设备。不仅如此,国内许多塑料企业只重视国内市场,根本无心参与国际市场。代表性企业的产品质量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些产品的制造技术及相应的加工设备几乎全部来自国外,缺乏自主开发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因此我国只是一个塑料大国而不是塑料强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技术进步促持续发展
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速度,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在保持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着重增加塑料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王世成指出,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求我国塑料制品工业要在多年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与装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王世成认为,塑料制品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轻量化、复合化及功能化这三个方面上。而提高塑料机械和模具的水平则是塑料制品行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切实加强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同时采用合资生产以及购买必要制造技术等方式,着重提高塑机及成套设备技术水平;还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如气铺注塑、反应和增强塑料挤塑设备等,尽快取得关键技术,努力抓好微电子技术在塑料机械上的应用开发,逐步实现四大类(注塑、挤出、中空、压延)基本成型加工机械主机及与主机匹配的后续设备程度计算机控制系统,以提高塑料机械的控制水平。
此外,我国模具行业设备和制造技术水平长期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应加快企业结构调整,积极采用CAD/CAE技术与高速铣削、CAM快速制模等技术,同时加快发展塑料模具、模架及模具标准件,提高模具质量并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塑料机械与模具水平的提高对塑料制品行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塑料加工企业来说,要发展,就应把宝押在整合、特色、创新、文化四点上;同时还要不断关注国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尽量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